藝術金融之投資藝術品關鍵要看內容的競爭力在這輪藝術市場大調整中,過去一些重名頭、名氣的藏家用“血本無歸”的代價悟出了一個新的理念,藝術品的內容才是真正的投資之王。 何為藝術品的內容?藝術不是一個簡單的表現(xiàn)形式。藝術品作者的思想高度、精神高度、筆墨高度以及題材的個性化表達。好作品既給人愉悅,又讓人細品有味而耐看,更使人有啟迪和氣場的提升。抓住藝術內容的競爭力,關系到作品能走多高與走多遠的問題。好的作品價格自然不凡,如同一個城市的房價,北上廣深貴有貴的道理。因為一線城市帶給人的信息與資源,接觸的人脈與事物,培育人的眼光與格局同其他城市相比較是有明顯優(yōu)勢的。生活成本高的同時,給人的回報也是其他城市難以相比的。 需要指出的是,掌握藝術品的核心競爭力是藝術金融產品的看點與賣點,其中“眼力”是無價之寶。藝術金融不是誰都可以玩的。最近,一個金融產品策劃者,為了解決眼力問題,用一年多的時間做了三件事:一是請多名專家解讀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吳冠中的美學特征;二是出錢購買一批高仿贗品,請鑒定家解讀這些東西假在哪里;三是找藝術經紀人和拍賣機構的業(yè)內人士研判當代一些天價作品究竟是怎么形成的,誰又來接最后這一棒?這些知識點恐怕沒有哪所大學有這樣的專業(yè)。 藝術投資行為不是簡單的錢與物之間的交換關系,而是對藝術品的認知和尊重的過程。藝術是一種超越物質的無形資產,是精神層面的產品。藝術品的欣賞者不僅可以被藝術品賞心悅目的視覺沖擊力吸引,還可以與藝術品豐富的文化內涵產生共鳴和對話,從而獲得深入心靈、心曠神怡的快樂體驗,由此得到心靈潤澤和精神滿足。 當下,藝術市場雖然在調整中,但震蕩的能量蓄勢待發(fā),一波大的慢牛市可能悄然到來,而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表現(xiàn)的能力與水平正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競爭力。(來源:百家號四川中心官方帳號) |